息肉會癌變嗎?到底要不要切?請看這里→

  胃腸類疾病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2-10 13:47

在體檢時,不少人一看到報告單上寫著“息肉”,頓時就感覺不寒而栗! 但也有一些人,認為“息肉就是一個小肉疙瘩”,只要不痛不腫,就不必理會!

image.png

哪種觀點才是正確的呢?息肉到底是否需要治療呢?其實,不同的息肉需要不同對待。


01

 什么是胃息肉? 

胃息肉的醫(yī)學(xué)標準解釋是: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,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變,表面常較光滑。

image.png

盡管息肉發(fā)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,但一般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(guān):

●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

● 長期使用質(zhì)子泵抑制劑

● 膽汁反流

● 遺傳易感性

● 吸煙、飲酒

● 肉類、腌制及油炸食物攝取過多

● 年齡等


02

 胃息肉會癌變嗎?癌變幾率有多大?

胃息肉發(fā)生癌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,如息肉的大小、類型、形態(tài)、數(shù)目、部位、上皮間變程度、年齡以及地區(qū)和種族等:

① 息肉的大?。?/strong>

呈正相關(guān),即息肉越大,癌變率越高。直徑小于1.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變率 小于1%;直徑在1-2厘米者癌變率通常為10%;直徑大于2厘米的癌變率通常為50%。


 ② 息肉的組織學(xué)類型:

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,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為1-5%,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約為10-60%,而混合性息肉癌變率則介于兩者之間。 也有人將息肉的表面發(fā)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稱之為"原位癌",這時異常細胞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體的基底膜。

③ 息肉的形態(tài):

有蒂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息肉癌變率高。息肉表面光整者癌變率小于5%,呈乳頭狀者約近35%,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%。無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壇狀易癌變。


 ④ 息肉的部位:

胃息肉的多發(fā)部位是胃竇約占65%,其次為胃體部約占20%。此外,一般認為多發(fā)性息肉的癌變率高于單發(fā)者;年齡越大息肉發(fā)生機會越多癌變率越高;腺瘤存在的時間越長,癌變的危險性越大。  


⑤ 多發(fā)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高。


⑥ 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。

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再生性息肉,屬于胃腺體增生延長,排列比較紊亂,腺體之間有較大的空隙,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,絕大多數(shù)無不典型增生,癌變率只有0.4%左右。

image.png

所以,胃鏡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應(yīng)必須取活檢,做活檢的目的就是通過病理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,如果是腺瘤性息肉,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,以絕后患;如果是增生性息肉,依據(jù)病因,采取相應(yīng)措施。


04

 所有胃息肉都要切除嗎?

業(yè)內(nèi)一般的共識是:

●有H. P感染的增生性息肉,需要根除H. P;有研究表明,大約40%的感染者除菌后息肉會縮小或消除。


●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(首選內(nèi)鏡治療)。這種息肉癌變率較高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主張及時治療。


●一些增生性息肉,如果較大、糜爛明顯甚至伴出血、病理有異形增生等,也要及時治療。


●家族性息肉,積極治療也非常必要。

總之,胃息肉可以根據(jù)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法,不要過于緊張。還有一些有胃息肉的患者,同時有慢性炎癥,這些病人常常息肉摘除了,仍然有臨床癥狀,所以還要注意治療炎癥。


05

 如何預(yù)防?

實際上,幾乎不可能100%預(yù)防,因為息肉的發(fā)生既有先天因素,也有后天因素,我們做到的就是盡量減少其發(fā)生率:


具體預(yù)防措施有以下幾點:

?戒煙戒酒,飲食規(guī)律,盡量避免辛辣刺激、高脂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,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等;

?治療膽汁反流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,消除胃部長期刺激因素;

?避免濫用胃藥,特別是奧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。

胃息肉可以根據(jù)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法。還有一些胃息肉患者,同時伴有慢性胃炎,此類患者雖然息肉摘除了,但仍然有臨床癥狀,所以還要繼續(xù)治療胃炎。